大数据专业考研学校排名,考研大数据!2020-2021年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

浏览:1039   发布时间: 2022年05月14日

考研专业都有哪些?最新学术硕士/专业硕士专业类目全面统计解析

全国考研专业都有哪些?同学们肯定想问,不管是2022考研学生下个月报名,还是2023考研学生择校择专业,都会涉及这个问题,科硕考研小编查询研招网,和科硕考研网大数据分析平台,统计了目前截止2021年8月20日,全国硕士招生单位一共861所,其中学术硕士具体学科13大科,共578个考研专业。专业硕士具体11大科目,共160个专业,这些专业里有热门的,也有冷门的,有容易考的也有难度特别大的,考研学校专业难度大小和招生单位招生名额,学科排名,热度,学校排名有关,考生应该合理准确评估自己以后,然后选择一个符合自己水平的学校专业,不要选的太高,防止考研失利,也不要选的太低,以第一名成绩进入某个普通高校,弱势专业,让自己后悔不堪。科学合理择校择专业是第一步,下面是小编花了四天时间统计查询的全国考研专业类目,数据来之不易,如果对你有用,请给小编点赞!关注小编获取最新有用考研知识!谢谢大家支持!

以上为截止2021年8月20日,全国所有专业大类统计,仅供参考,有不懂得考研问题,有需要帮助的随时找我!

考研大数据!2020-2021年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

大家挑选学校时,可以看看下面这份由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杭电 CASEE)、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大 RCCSE)、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和金苹果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发布的《2020-2021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

这份研究排名和其他排名有所差异,系统地评价了中国内地的6个国家级科学院的研究生院和577所普通高校共计583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各类排名结果、学科等级分布、优势专业等。

这份202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行榜的评价指标体系分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包括:办学资源、教研产出、质量与影响、学术声誉。

二级指标包括:科研基地、一流大学、学位点、杰出人才、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发明专利,学生获奖、论文质量、科研获奖,国家一流学科、ESI全球前1%学科和上年度优秀学科等内容。

无论是哪一个榜单都不能完全评价一所高校的实际能力,同学们可以当做参考,具体怎么报还要看哪家最适合自己,可以多方面的了解学校和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资讯网]

2021考研大数据画像:男生热衷管理,女生倾向经济学

2021考研搜索大数据画像出炉,从整体趋势、热搜高校、人群画像、性别差异等多维度入手,带大家了解这场非同寻常的考研战役。

考研热度上涨48%,复旦大学成广大考研学子热搜高校TOP

自今年年初,教育部宣布硕士招生规模新增18.9万人后,广大考生的热情被进一步点燃。虽然今年受到宏观环境、就业压力等多重因素影响,但政策护航,2021考研热度仍旧保持高位上涨的态势。

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2020年“考研”相关内容搜索热度整体同比上涨48%。在考研学校的选择上,除了学校排名,考生同时开始关注学校所在的地理位置,南方高校搜索热度超过北方,一线及新一线城市院校关注度更高,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成为今年广大考研学子热搜高校前三名。

“94年”考生成“非全日制研究生”搜索主力军

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黑龙江成为2020年最关注考研省份,安徽、山西、吉林、辽宁位列前五。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东北地区“黑吉辽”三省均入围考研搜索TOP5,更多的北方同学希望通过考研来增长知识、提升能力。

考研渐渐成为当今社会“最激烈”的竞争之一,有人一战成名,有人三战蛰伏。而在这377万考研大军中,还有一支特殊的队伍——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部自2017年开始便陆续出台政策,保证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教育质量,非全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逐渐提高。

据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在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内容的搜索人群中,26岁的年轻人同比上涨22%,成为最关注“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年龄。

经济内循环趋势之下,考生们在专业选择上越来越倾向于实务性专业。金融学在2020年考研热门专业排行榜上稳居第一,而近年来火爆的计算机专业由于学科限制,在搜索热度上“惜败”,位列第二名。

而对于考研的众多问题,“考研日期”上榜热门问题排行,环比上涨67%。面对高考延期,广大考研人也在时刻关注着考研的具体日期。而考研能否改变命运也成为了这个特殊年份下的重要议题,数据显示,2020年“考研能改变命运吗”相关搜索热度环比上涨38%。

男女思维各异,从专业选择透视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影像

“男学理女学文”的观念已不再是社会主流,当下年轻人选择专业更加注重自身兴趣与个人潜力。百度搜索大数据指出,在考研专业选择以及对考研相关问题的关注点上,男生热衷管理,女生倾向于经济学。

此外,在考研这件事上,男性和女性的思维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数据显示,男生更愿意关注“分数线”“考研培训”等眼下状况,而女生则更关注“专业前景”“复试难度”等更遥远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扩招、日渐攀升的竞争压力与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让考研变成了一场对意志力和适应力的双重考验。一些人在考研的过程中,收获心仪学府的offer;一些人在一段时光中,懂得了坚持的力量。透过百度搜索大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广大考研人面对激烈竞争时的坚韧与坚定。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杨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