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吴江日报-今吴江
融媒记者 刘逸丨责编 潘赟丨编辑 金刚
6月15日,苏州大学发布《2021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解读》。记者从中了解到,坐落于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的未来校区开始首年招生。
据悉,今年未来校区将开设统计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机械电子工程等四个普通类专业。目前,学生入学后第一学年将在阳澄湖校区就读,自第二学年起在未来校区就读。
苏州大学未来校区管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陈炳亮介绍,未来该校区将围绕“面向未来和国际化办学”的办学定位,开设社会急需的高精尖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该校正加快与国际一流院校的合作办学洽谈,努力丰富校区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质。
本文来自【吴江日报-今吴江】,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自2月14日苏州市发布《苏州市疫情防控 2022 年第 7 号通告》以来,苏州大学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立即响应、积极行动,全面部署学校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早部署,全面协同推进
苏州大学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第一时间举行线上视频会议,部署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并发布《苏州大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通告》,就学生开学返校、严格校园管控措施、师生个人防护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
学校陆续发布通知,就学生选课、线上教学等教学管理工作作出细致安排。向全校团员青年、研究生及导师发布倡议书,号召师生积极担当作为,科学安排学习、科研和教学,加强体育锻炼,为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苏大师生的一份力量。
许多师生主动报名参加抗疫志愿服务,学校、社区疫情防控现场留下了他们坚守、忙碌的身影。
全覆盖,做到应检尽检
根据属地疫情防控要求,学校分别在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和阳澄湖校区内组织开展校内活动人员全员核酸检测,优先重点检测后勤服务保障人员、安保人员等高频次接触人员,做到应检尽检。
精管理,关心关爱学生
疫情发生后,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培养单位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假期动向,迅速摸排数据,精准有效管理。对学生做到“五个清楚”:人员名单清楚、具体住处清楚、健康码状态清楚、核酸检测情况和行程动态清楚。
第一时间翻译并向留学生传达学校疫情管控规定,加强对在苏留学生的调度管理,建立“清真饮食微信群”为学生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关心关爱各类困难学生,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心理咨询热线电话0512—67160093,面向社会群众开设心理咨询热线电话0512—67168525,开通“心语敦敦”“情暖融融”线上心理咨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坚持“每日一问”“每日一看”,关心留校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传媒学院辅导员利用线上平台,通过微信群“每晚报平安”、电话谈心谈话等方式关心关爱学生,及时了解学生所需,切实帮助解决困难。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建立一对一联系网格,加强留校学生的心理疏导,做好防疫政策解释说明,并为每位留校学生发放口罩等防疫物资。机电工程学院按照“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导师等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关心关注学生思想、心理和学习生活等情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留校学生送上“大礼包”,不仅有防疫物资,还有政策宣讲和学业指导。
优服务,强化后勤保障
学校多措并举,着力为留校师生健康安全保驾护航。在餐饮保障方面,严格执行伙食物资集中采购,积极协调所有供货商保质保量按时供货并增加食材储备量,确保食品原材料安全充足。开餐前、后分别对食堂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和通风;张贴疫情期间用餐须知、更新引导标志、安装桌面隔板。按照防疫要求引导规范就餐,确保就餐场所安全有序。
在住宿保障方面,在宿舍楼门厅处设置了防疫地贴、测温仪、防疫知识宣传提醒专区,还设立了自助防疫消毒站,提供免洗洗手液、酒精消毒液、消毒棉片等防疫物资。每天对宿舍楼公共区域和公共物体进行细致清洁消毒,确保住宿环境安全安心。
严要求,加强校园管控
严格校园管控,所有外来人员、访客一律不得进入校园,在校内居住人员非必要不得离开校园,所有留校学生未经批准不得离校、离苏。更新白名单,明确校园进出门系统使用要求,包括每日失效时间、材料审核要求等。进校师生员工必须通过查验身份证,核查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证明,确认无异常并经测温后,规范佩戴口罩方可进入。加强分析研判,对天赐庄校区本部37号楼、北区科技广场等校园内的外部单位施行分类管理。37位保安同志主动要求住在学校,助力校园疫情防控。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沈一秀 通讯员/丁姗 编辑/国正)
【投稿、区域合作请私信或发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双一流”!今年,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苏州大学未来校区将开始招生。
东区鸟瞰图
作为名城名校的合作的典范,地处太湖大道1520号的南京大学苏州校区环抱庄里山,东滨九曲河,开启了南大“太湖时代”。
南大苏州校区首期将建4个新型学院,首批招收本科生约50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共100余名,在南京校区完成一年的“寻根式培养”后,于2023年正式入驻苏州校区。
南大校长助理、苏州校区管委会副主任索文斌介绍,苏州校区将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围绕“国家战略、南大所长、苏州所需”,聚焦“卡脖子”技术,强化“新工科”建设,重点打造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化生医药与健康工程、地球系统与未来环境、数字经济与管理科学等“五大学科群”,重点围绕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软件与工程、数字经济与管理、集成电路科学与技术等方向,建设首批新型学院。
南大苏州校区的定位是“开拓性办学”,教师队伍也将主要由留学归国人员组成。学校将与苏州市紧密合作,共同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支包括战略科学家、学术领军人才、中青年学术骨干在内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今年9月,坐落于苏州市吴江区美丽东太湖的苏州大学未来校区一期校区即将投入使用,迎来它的首批学生,还将新增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两个专业。
2021年,苏州大学未来校区首期布局设立的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其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统计学、机械电子工程四个专业的319名2021级本科生,在阳澄湖校区完成大一阶段学习后也将于今年进驻未来校区。
苏州大学未来校区,东枕京杭大运河,北依胜地生态公园,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是苏州大学与吴江深化全面合作的重大项目,重点布局打造数据与人工智能、新工科、生命科学、新纺织、文化建设与社会治理等学院、科研院所、原创中心及人文学科平台,是中国第一个以“未来”命名的大学校区,同时也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的第一个高校校区。
编辑:付鑫鑫
综合:引力播 苏州吴江发布 苏州高新区发布等